「漂浮島城-VR藝廊」基地發想源自漂浮於臺灣西南沿海的沙洲,隨著潮汐、海浪與季風的影響,這片沙洲的形狀與位置皆不固定,在沙洲上打造一座塔狀的美術館,觀眾可在其中操控自己的數位分身進行漂浮、遊歷,在虛擬世界中悠遊參觀美術館,並且使用各項有趣的小功能,包含瞬間移動與自拍,增加與虛擬環境的互動性與參觀趣味。
在漂浮島城的「體驗區」中,觀眾可以體驗虛擬藝廊的各種VR服務,參觀虛擬大廳中五件國美館典藏之臺灣藝術家作品,以及進入展間中觀看「VR中的VR」,沈浸式體驗臺灣藝術家在新型媒介中的各種面貌,與藝術家和作品來一場特別的藝術之旅。
「觀賞區」則配置國內外藝術類型參展或得獎VR作品,每一季持續更新VR作品,帶給觀眾國內外最具代表性的VR創作。
國立臺灣美術館肩負重建臺灣藝術史與科技藝術發展兩大任務,打造全臺第一座藝術VR常設體驗空間,希望拓展觀眾對美術館的想像,整合美術館教育與數位資訊功能,引領超越感官與時空的新美學觀念,誠摯邀請大家一同登入探索冒險!
數位分身
在漂浮島城中,你可以用專屬的數位分身與同伴共遊互動,操作左手的虛擬手環,自由的探索這個立基於尋秘沙洲的虛擬藝廊。在漂浮島城,你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你的生理訊號,進而改變你的數位分身。
操作說明
觀眾進入後將會先到虛擬訓練間進行「學習漂浮」、「基礎互動」、「手部UI操作」之教學操作方式,接著會穿過雲層飛下沙洲廣場,以不同的路徑往向尋覓沙洲,且可以交錯繞經6座臺灣意象的浮島。之後便可於「漂浮島城:虛擬藝廊」中主動遊歷、體驗互動式VR作品。
數位紀念品
想要帶走專屬於你的數位分身嗎?預約並報到國美館漂浮島城虛擬藝廊的VR體驗區,參訪後即可藉由官網查詢紀錄取得這項特別的數位紀念品!
在臺灣現代美術發展中,與東方傳統並行的西畫風潮強烈衝擊藝術家。精選的五位藝術家,創作媒材包括油畫、版畫、攝影等多樣性,透過虛擬藝廊中的漫遊藝世界,感受那個激越的年代,在傳統與現代中的衝撞。以藝域漫遊為構想主題,選出代表由實際空間到想像空間的作品,包含林玉山《故園追憶》、郭雪湖《萊園春色》、林之助《炊煙》、鄭善禧《春晨景》、連建興《海角樂園》。
《故園追憶》 Memory of My Hometown
膠彩畫 Gouache
1935
林玉山 Lin Yu-san
林玉山早年作品深受日本畫影響,構圖嚴謹賦彩富麗。不論是1926年第一次留日再川端畫學校學習圓山四條派對寫生的追求,或是1935年第二次赴日接受堂本印象的教導,皆一再引導林玉山對寫生深一層的研究。〈故園追憶〉完成於二度赴日之時,描繪林氏在台時經常遊賞的嘉義山仔頂風景,透過作品抒發懷鄉之情,並送回臺灣參加第九回台展。本作採取俯瞰的視角讓景物的含納更為寬闊,人畜自在散處於疏落樸實的田舍間,香蕉樹、竹林、檳榔樹等臺灣常見植物將之環抱,為日治時期臺灣農村景貌留下田園牧歌般的紀錄。出處:陳苑禎,《典範傳移─林玉山繪畫藝術特展》,臺中:國立臺灣美術館,2012,頁156。
《萊園春色》
膠彩畫 Gouache
1939
郭雪湖 Kuo Hsueh-hu
本幅畫霧峰林家花園一角,為追求景物一種新的質感,在設色時,有如油畫填塗甚厚。為形容磚塊、石頭、古牆老舊斑剝之意,以及樹幹老皮層層的感覺,設色時,特意讓底色不平整而微有起伏,然後再略皴擦上色,不掩下層顏色,即富斑剝之趣。
《炊煙》 Smoke
膠彩畫 Gouache
1965
林之助 Lin Chin-chu
林之助是臺灣最重要的前輩畫家之一,更是臺灣膠彩畫的先師,其對臺灣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貢獻。他出身於臺中大雅的地主家庭,正值就學年齡時便前往日本求學,大學時期他在帝國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,五年畢業後,繼續在兒玉希望(1898-1971)門下學習。林之助於1940年入選帝展,「朝涼」一畫因此成名。返臺後,畫面逐漸將生活經驗簡略化,其「母子」(1942)與外出買花的「好日」(1943)均獲府展特選。戰後林之助在臺中主持臺灣膠彩畫會的活動,每年固定展出,不但提振了國內的膠彩風氣,也培養出許多新生代的膠彩畫家,其一生藝術家的風骨令後輩敬重不已。此畫是作者從畫室眺望窗外的建築物,以俯瞰的方式加上變化的組織法,結構出當時城市層疊的感覺。灰色系的瓦舍當中,加上反白的勾畫細節,作者以理性而冷峻的風格,以青白的氣勢,散發微熱的冬陽,炊煙起呼喚人們,該出來擁抱冬日的可愛。
《春晨景》
水墨 Ink Painting
1981
鄭善禧 Cheng Shan-hsi
此作為1981年所作,為於師範大學研究所成立的期間所作。也是鄭氏創作之高峰階段,水墨、彩磁的創作皆有高標的創作,時以水墨簡鍊筆意畫彩磁,或以彩磁厚拙明麗的色彩畫水墨,所涉獵名家自中國八大、石濤、豐子愷等至西洋的畢卡索、馬帝斯或中東阿拉伯,印度等的藝術、磁繪都曾涉入。故其豐厚篤實的趣味,實難以只指一方。作品題名春晨景,似寫平常所見之春景,實亦透露作者當時與妻女、家庭深深的情誼,兩女當時也正是畫中小兒的情狀。觀此畫也不期然的感受到作者與家人深深的天倫之愛。 其畫筆意簡率,書法趣味常是配合畫之墨趣求其變化的,隸體與行書體粗細變化豐富多變與畫之筆趣是相協調的。加上印文的變化,構成全方位的整體性藝術。款識:「春晨景,1981年辛酉之春,鄭善禧於台北」鈐印白文:(陽文印)「石碼」、「鄭」右朱文印「1981」。出處:崔詠雪,《典藏目錄13》,臺中:臺灣省立美術館,2001,頁7。
《海角樂園》 A Seaside Paradise
油畫 Oil Painting
2001
連建興 Lien Chien-hsin
在臺灣努力走向開發國家的過程中,人為開發與自然環境的衝突日日在我們生活的週遭上演。連建興所關心的,是物質文明持續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生態、環保問題。此作以棄留的採運設施為描繪的對象,畫中既有風光明媚的本土記憶,也有臺灣經濟狂放年代現代建設所遺留的工業遺跡,但以寫實技法所營造的真實性,卻夾雜著荒唐無稽的詭異感──大象與長頸鹿遠離牠們所生存的綠野森林,被一一孤立在覽車中;一對男女捨棄安全的平地,在高空鋼索上巍巍顫顫地前進。藝術家在此捏造了一個物象錯位、文本異化的新世界,以這個有別於真實世界的虛構文明,對人類破壞自然的作為提出諷諫。但他的警世語法似乎也懷抱著對新世界樂觀期待的情緒,如覽車上的動物既不掙扎也不荒亂,似乎在靜靜的告別舊時地往新夢土而去;此外,溫暖的天光破開雲層,正灑在高空行走的兩人身上,彷彿是在護佑著他們走向坦途。連建興想在此美麗的藍天綠地中創造的,其實不是久經破壞的苦澀荒土,而是一個性靈覺醒的理想世界。出處:蔡昭儀,《巨視.微觀.多重鏡反: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》,台中:國立臺灣美術館,2006,頁186。